诗词大全

《锺山钟》

延平双剑朝丰城,锺山之钟挟以行。
延平春浪拂天地,左右两龙雷口鸣。
建隆真人君八极,河伯效珍宝钟出。
不似汾睢发鼎光,泛泛逆流浮万镒。
诏赐阊阖濯龙宫,声掩景阳闻九重。
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锺山钟》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延平双剑朝向丰城,锺山的钟随剑行动的情景。延平的春浪拂过天地,左右两龙雷口发出巨响。建隆真人主宰八方,河伯效仿珍宝钟露出。这钟不像汾河和泗水的水流,泛泛逆流中漂浮着无价之宝。皇帝下旨将阊阖濯净于龙宫,钟声遮掩了景阳,九重宫阙都能听见。我听说这钟也是神物,却只愿意埋没在寒冷的溪流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钟声行进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神秘、神圣事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钟声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尊严和神奇的力量。作者通过对景物和传说的描绘,展示了钟声的神秘和震撼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这首诗词中的描写技巧独特巧妙,通过对景物和传说的巧妙运用,使得读者在诗中感受到钟声的威严和力量。作者运用了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手法,将锺山钟与汾河、泗水的水流进行对比,突出了钟声的独特和非凡。此外,通过描写延平春浪、左右两龙雷口,以及建隆真人和河伯等传说人物,增强了诗词的神话感和艺术性。

整体而言,《锺山钟》是一首描绘钟声神秘力量的诗词作品,通过对景物和传说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神奇事物的敬畏和赞美,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 《闺情》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 《贺新郎(吴中韩氏沧浪亭和吴梦窗韵)》

    扑尽征衫气。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叹芳草、舞台歌地。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何用洒,儿曹泪。江南自有渔樵队。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待老子、领些春意。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

  • 《题慎仪余清阁》

    并溪取次得奇观,更舞新甍翠木端。政喜閒身时可到,忽惊醉眼晚来宽。故添山色浮岚润,不逐湍流独月寒。散帙南窗更清绝,兴来直欲跨飞翰。

  • 《玉泉》

    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 《宣城宴六县宰》

    本是词林翰墨臣,诏书特遣牧宣城。使君只办平平政,令尹无要赫赫名。狱苟得情须近恕,财如足用莫求赢。荻花风起江防急,秋阅应令弩手精。

  • 《开禧纪事二首》

    婆饼焦,车载板。饼焦有味婆可食,有板盈车死不晚。君不见比来翁姥尽饥死,狐狸嘬骨鸟啄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