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此恢台夏,园池绿节交。
高荷擎羽盖,新笋出旗梢。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中夏》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夏季景色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夏天正盛,植物丛生的台地上,园池绿树相交。高高的荷花像羽毛覆盖着水面,新生的竹笋冒出旗杆尖端。
诗意:
这首诗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天的美景。作者通过描绘台地上的园池和茂密的树木,展现了夏季大自然的生机和繁茂。荷花高高挺立于水面,犹如羽毛轻盈飘逸,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而新生的竹笋从旗杆尖端冒出,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的涌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季景色中的几个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首先,作者以"台夏"来形容夏天,"台"指的是高而平坦的地面,表达了夏季的气势和繁茂。接着,诗中描述了园池和绿树相交的景象,展示了夏季植物的繁盛和茂密。而"高荷擎羽盖"的描写,将荷花与羽毛相比,给人以轻盈和优雅的感觉,增添了诗的美感。最后,作者以"新笋出旗梢"来象征夏季的生命力和希望,竹笋的新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成长。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夏季的景色和意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夏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讴歌。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夏季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输奂巧。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便整顿乾坤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赫赫惟皇,如日之光。肃肃惟后,如月之常。礼行一时,明照无疆。天子莅止,畴敢不庄。
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欻思官池颇空闃,况有水花明晚色。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侵晨盥栉起,爽气随凉飚。曳杖踏露草,不觉路已遥。水清出沙嘴,烟白横山腰。致爽列群岫,不待西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