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余。
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中庸·道不远人五首》
中庸之道,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中道之道。这首诗表达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宁静的居所,并且在这个居所中心灵得到满足的意境。
诗意:
这首诗通过五首诗篇,描述了五个人各自拥有一个安居之所,而这个安居之所是他们归心休憩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安身立命,满足了内心的需求。其中,颜子是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常常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居所,以专心学习。而其他人则日复一日地离开自己的庐舍,去追求各自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五个人各自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对颜子和其他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对于居所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颜子以专注于学业为乐,他对于知识的追求使他常常不愿离开自己的居所,这种深思熟虑的生活态度彰显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而其他人则选择了外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对于人世间的繁华和变迁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安居和生活方式的描绘,传达了中庸之道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但应该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中和的态度。诗中透露出对于平衡人生和修养的思考,引导人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和谐。
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追求,也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忘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修养,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篱畔黄花含晓露,庭前丹桂喷秋香。明明此物非他物,脱体承当不厮当。
药病相攻双去难,心华开发自家禅。天真历历非修证,日用堂堂岂授传。高升丹霄知得计,止啼黄叶信成权。底时屑屑行泥滓,可笑蜗牛自涴涎。
往年糊口谋升斗。朱墨尘埃沾两袖。黄粱梦断始归来,依旧琴书当左右。而今藏取持螯手。林下独居闲散又。问之何以得长年,寡欲少思安老朽。
谁知吾子被棱粥,压倒东坡玉糁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