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从四方事,共会九秋中。
断蓬与落叶,相值各因风。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重赠邢校书》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述俱从四方来相会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断蓬和落叶相互碰撞的场景,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重赠邢校书
我和邢校书是在九月之中相会,
各自因风而别离,
断蓬和落叶相互碰撞,
相互寄托着各自的价值。
诗词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诗人和邢校书在九月相会,象征着一段时光的结束,而断蓬和落叶相互碰撞,则呼应诗人和邢校书的离别之痛。诗中的断蓬和落叶可以被理解为人生中的各种不同的遭遇和离别,而各自因风而去的情景则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逝去友情的感慨。断蓬和落叶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寄托和交谈,呼应了诗人和邢校书之间的情感交流。整首诗意蕴含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光阴逝去的痛惜,表达了诗人对邢校书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表现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常,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这种离别之痛。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题明确,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情和时光的怀想。诗人在描述离别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描绘的场景在简短的句子中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