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向。
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
园葵最柔弱,独取倾心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种竹》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词描述了种植竹子的情景,并表达了一种关于阳光和自然界万物情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种竹南墙阴,
竹生皆北向。
苟非阳在北,
竹性安可强。
乃知就阳意,
草木皆有情。
园葵最柔弱,
独取倾心名。
诗词的诗意是,南墙的阴影下种植竹子,竹子的生长方向都朝向北方。如果没有阳光在北方,竹子的性质怎么能强大呢?从中可以看出阳光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种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都有情感的理解。
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注意到诗人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方向,暗示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阳光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源泉,没有阳光,植物的性质就无法强大。这种思考也可以延伸到人类社会,暗示了人们需要阳光般的温暖和光明来成长和茁壮。
诗中还提到了园葵,将其形容为最柔弱的植物,但却能够获得倾心的美名。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柔弱之物的赞美,暗示了柔弱并不代表无能,反而可能蕴含着更多的情感和美好。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种植竹子的情景,表达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通过园葵的形象赞美了柔弱之物。它让人们思考自然界的万物都有情感,并传达了对阳光和柔弱之物的赞美之情。
梦觉银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堂名醉白尚存不,词翰辉光射两眸。天下曾除苏氏学,禁中却有太清楼。旧碑於世已难见,真迹惟君乃得收。感叹不堪衰泪落,林卢山下水空流。
血洒三城渡,心寒粘罕兵。洛师闻已破,陵邑得无惊。愤切吞妖孽,悲凉托圣明。本朝仁泽厚,会复见承平。
弃轮王位放痴獃,夜半逾城心未灰。冷坐六年无折合,有何面目出山水。
香浮椒柏,暖入酴酥,非烟晓生帘幕。绛阙真仙,来自五云楼阁。青霁路岐游遍,排冠归、水晶城郭。萧散处,有壶中日月,故园猿鹤。好是朱颜难老,嬉游处,不减少年行乐。正好寻春,莫负燕期莺约。沉沉洞天向晚,按宫商、重调音乐。愿岁岁,听新声,笙歌院落。
圣神缵绪,赫奕帝图昌。宝录降穹苍。宸心励翼修郊报,彩仗列康庄。祥烟瑞霭杂天香。管磬发声长。升坛礼毕膺繁祉,睿算保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