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尽处列奇峰,螺髻参差杳霭中。
江岸维舟看不了,烟岚分碧入疏蓬。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爲诗文”。以游幕和教馆爲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余。晚年曾自编其诗爲《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譌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余首。
诗词:《舟次九山》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庚
水云尽处列奇峰,
螺髻参差杳霭中。
江岸维舟看不了,
烟岚分碧入疏蓬。
中文译文:
在水云尽头,奇峰峦列成一排,
螺髻参差交错于迷雾之中。
江岸上的舟只无法看清,
烟雾弥漫,融入稀疏的蓬藂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乘舟在九山之间的景象。诗人以巧妙的笔触描绘了山峦的奇特和云雾的美妙,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然而,舟只靠近江岸时,因为迷雾的阻挡,无法完全欣赏到江岸的景色。烟雾弥漫,又将江岸的景色与乘舟之人分隔开来,给人以遗憾和无奈之感。
赏析:
黄庚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描绘了景物的特征,通过对山峦、云雾和舟只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水云、奇峰、螺髻等形象,以形容词和名词的巧妙运用,使得整个景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在描绘江岸景色的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迷雾和烟雾的意象,以凸显景物之间的隔阂和无法达到的遗憾之情。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隔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渺小,同时也会引发对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思考。
化工何事起炎凉,偏使山中泉作汤。地气烛烛烧石乳,水香郁郁喷硫磺。暄波常涌无冬夏,势溜长澌历雪霜。闻道骊山有温谷,岂惟神女为秦皇。
赠我江南一朵春,独清滋味自相亲。只愁月下推敲拙,难与梅花作主人。
客嘉合馈五先浆,竹好仍生一味凉。天与冰肌胜傅粉,星驰火齐捷飞黄。将雏华表疑丁冷,唤渡京江忆杜娘。屡枉新篇谁可拟,一川烟草贺横塘。
眉妩臣罪小,君王一笑休。明日章台路,便面越风流。
千题万咏过三旬,忘食贪魔作瘦人。行处便吟君莫笑,就中诗病不任春。
霁晓楼台,斜阳渡口,凉腋新声初到。占断清阴,随意自成宫调。看取次、颤引薰风,想无奈、露餐清饱。有时如、柔袅琴丝,忽如笙咽转娇妙。谁知忧怨极处,轻把宫妆蜕了,飞吟枝杪。耳畔如今,凄感又添多少。愁绪正、萦绕妆台,怎更禁、被他相恼。送残音、立尽黄昏,月明深院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