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
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
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是宋代诗人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前往谒见臞庵翁,但因时间匆忙而只能留下未完成的诗句。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行吴江,我前往谒见臞庵翁,
学习他的生活方式,如同浮家般。
船在江湖上穿行,
波浪叠叠,景色壮丽。
我随意地谈论着三高之事,
高山、高楼、高人,它们何时兴起?
谁能知道这段风景千古流传?
长林蒙雾,前方的路遥平坦,
层层阁榭攀附云雾,半空中传来语音。
我停船在堤岸上,
有限的时间不容许我留连。
匆匆忙忙地写下几句诗句,
未能完全展现我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乘船经过吴江的情景,展现了江湖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想象。仲并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表现对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历史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三高"指的是高山、高楼和高人,暗指作者对古代文化、历史中那些卓越的事物和人物的敬仰和思考。长林蒙雾、层层阁榭攀附云雾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宇宙之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流露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匆忙行程中未能尽情抒发自己情感的遗憾。这种急促而匆忙的情感使诗词显得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江湖行船的壮丽画面,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十余年吴楚客,如今方觉负初心。凌霄神骏怀支遁,高屐貂裘怪惠琳。洛浦春光花满树,渭川风景竹成林。归来不用鸣长铗,时复一吟梁甫吟。
燕含非无相,鸢肩会有时。三薰珍敝帚,一笑玩征棋。松菊吾家物,衡茅厥父基。青峰帘独卷,细和式微诗。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繁总近何如,君才必有余。身欢步兵酒,吏写鲁连书。坐默闻鼙吹,庭班见雪初。沉碑若果去,一为访邻居。至老不相疏,斯言不是虚。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晓角秋砧外,清云白月初。从军何有用,未造鲁连书。
人人饱食即安眠,惭愧师营粥饭缘。三篾绕身犹未解,斋厨已报爨无烟。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一丝一线工,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