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舟行五绝》

落景秋云晚不开,天寒古岸野船回。
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舟行五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落景秋云晚不开,
天寒古岸野船回。
初惊波面微澜起,
已觉风前细雨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舟行景象。夜幕降临,秋云低垂,景色昏暗。天气寒冷,古老的岸边草地上的船只正在返回。船行初起,波面微澜,仿佛是被初风吹动的。而在风前,细雨也开始落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舟行景象,通过描写天气、景色和船只的动态,展现了秋天的寂静和凄凉之感。诗人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首句“落景秋云晚不开”,以“落景”形容秋天的景色,暗示了景色的昏暗和黯淡。秋云低垂,仿佛遮挡了光线,使得景色更加朦胧。第二句“天寒古岸野船回”,通过描写天气和船只的归来,表达了秋天的寒冷和孤寂。古岸和野船的描绘,更加突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通过描写船行的动态和气候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诗词的意境。船行初起,波面微澜,给人以动感和生机;而风前的细雨,则给人以凄凉和萧瑟之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景色、天气和船只的描写,将秋天的凄凉和寂静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之美,以及岁月流转中的无常和变迁。

  • 《明月入我牖》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 《宗忠简赠陈秀才诗帖赞》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字杂众体,诗具二美。不轶不毁,相维天只。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 《表兄峡山萧伯钧至会昌久之以归欤字韵丐诗为》

    久离空向往,重见少相依。款曲论心约,因循与愿违。今逢声气是,但觉鬓毛非。祸患今相问,从此死处归。

  • 《采桑子(秋日丁香)》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 《鹧鸪天》

    霜雪岩岩百物残。不禁长夜苦漫漫。化工自促归元命,岁德回机养大还。蟠地轴,定天关。玉封琼岛及三山。真仙不管人间世,几见黄尘沧海

  • 《游阳河岸》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