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鼓三更急,长虹十丈低。
影浮冰鉴月,身渡玉壶溪。
画烛人应醉,桃源路肯迷。
疏星与残月,点点下玻璃。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舟行夜过甘棠桥》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行夜过甘棠桥,
远处鼓声传三更。
长虹低垂十丈处,
如丝似线横天庭。
船影浮动冰上,
借冰作镜照明月。
身临玉壶溪流,
渡过波光如玉。
画烛闪烁,人应该已经醉了,
桃源之路是否会迷失?
稀疏的星光与残月,
点点闪烁在玻璃上落下。
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舟行经过甘棠桥的情景。夜深人静,远处传来鼓声,标志着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长虹低垂,宛如一道细线横亘天空,与夜色交相辉映。
诗人在船上看到自己的倒影在冰面上浮动,冰面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皎洁的月光。他身临玉壶溪流,船行波光粼粼,宛如白玉一般的水面。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恍惚的感觉。画烛闪烁,似乎有人已经陶醉其中,而桃源之路是否会迷失不得而知。星光稀疏,残月隐现,点点的光芒在玻璃上闪烁,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将夜晚舟行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舍舟入洞夕阳斜,得见方村八九家。林锁山环藏屋宇,鸡鸣犬吠隐烟霞。宁知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共喜相邀询动止,呼童汲水煮山茶。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虽云发白孤峰好,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诗。翛然别是神仙趣,岂羡东山妓乐随。
五鼓歇津亭,风帆去斗城。美材王国秀,独木县官征。萍密浮罂剂,蒪丝杂釜羹。袁郎秋咏去,江月对盈盈。
官路飘蓬奈别何,塞垣相见此情多。酒樽重喜为亲寿,华发犹能继子歌。行树坐思新种色,断冰应泛晚来波。紫荆山下游从少,独把雕章醉后哦。
忽忽流年恨,悠悠独夜情。向人灯欲语,遶舍露如倾。梦每轻千里,愁偏怯五更。殷勤桑落酒,好为解余酲。
酒巡未止。更说五行人听喜。康节淳风。说道诸公运数通。乞浆得酒岁在申酋,乞浆得酒。更检戊申前定寿。亥子推何。甲子生年四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