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直下沧浪绿,百里溪程消一宿。
天公嘘吸解穷人,逆水冲风何太酷。
年来矻矻便深居,一动一静诚何如。
不堪世事苦相逼,政自未免奔走余。
今朝莫讶东风逆,明日归舟顺如翼。
世间逆顺岂关人,自是人心长戚戚。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舟行遇逆风》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行在逆风中,沧浪绿色的水面直直地流淌,扁舟行驶百里溪程消磨了一宿。天公似乎在嘘吸着解救穷人,逆水冲击风势何等凶猛。多年来我一直深居简出,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感到何等的无奈。我无法忍受世事的煎熬和压迫,却又不得不为政治奔走。今天不要惊讶于东风的逆袭,明天回舟时将会轻松如翼。世间的逆境与顺境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但人们的内心却常常感到悲凉。
这首诗词以舟行遇逆风为背景,通过描绘逆境中的生活和内心的煎熬,表达了诗人袁说友的感慨和思考。诗词中的扁舟直下沧浪绿,百里溪程消一宿,形象地描绘了舟行的辛劳和逆境中的漫长。天公嘘吸解穷人,逆水冲风何太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逆境的不满和对权贵阶层对穷人的冷漠。
袁说友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深居简出和对世事的疲惫,同时也暗示了政治的纷争和压力。他表示逆境与顺境并非完全由个人决定,但人们的内心常常因此而感到痛苦。最后,诗人以东风逆袭和归舟顺如翼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逆境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逆境和内心的煎熬,传达了诗人袁说友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它通过舟行遇逆风的情景,象征了人生中的逆境和挫折,同时也表达了对顺境和希望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给人带来一种共鸣和思考。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