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舟行》
湘水通巴汉,
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
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
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
亦似渡头船。
诗词的中文译文:
舟行
湘水连接巴汉,
孤帆驶入楚天。
孤立的云低低地飘在远处的树林上,
晴朗的阳光照耀在斜斜的河川上。
在世间行走常如寄居,
浮生无需问及岁月。
即使顺从回归的道路,
也像是渡口前的小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舟行》是明代的佛教禅宗大师憨山大师所作。他以简洁的词语描绘了一幅舟行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观和禅宗思想的融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处世态度的思考。
诗中的湘水、巴汉、楚天等地名,营造了一个具体的地理背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坐舟行进的真实场景。孤帆入楚天的描写,表达了舟行者进入广阔无垠的天空之感,也暗示了人生的辽阔和无限可能。
诗中的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等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低低地飘荡的云彩和斜斜的阳光投射在河川上,给人以宁静和明朗的感觉,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憨山大师对人生境遇和处世态度的思考。处世常如寄的意思是在世间行走常常感到自己像是寄居在世上,没有真正的归属感。浮生莫问年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问岁月的流逝,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表达了对回归归宿的态度,即使顺从回归的道路,也像是渡口前的小船,临渡之时,仍然面临着未知和不确定。
整首诗以简洁的词句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了禅宗思想中的超脱和随缘的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憨山大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处世态度的思考,引导人们珍惜当下,超越世俗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著花。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百年如梦竟何成,白发重来此地行。还似萧郎许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家住涛江东复东,渺然云浪接晴空。半生仕路崎岖里,十亩家山杳霭中。来往未成三径乐,笑谈还喜一樽同。强将俚语赓妍倡,曹郐端惭齿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