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舟中风雪五绝》

晓风吹浪作银山,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通宵撼我正安眠。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舟中风雪五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中风雪五绝

晓风吹浪作银山,
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
通宵撼我正安眠。

译文:
清晨的风吹起波浪如银山,
夜晚的雪争奇斗艳,覆盖着如玉的田野。
风力渐渐减弱,波浪却变得更加凶猛,
整晚的动荡使我无法安眠。

诗意:
这首诗以舟中遭遇的风雪景象为题材,诗人苏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出内心的深情和对逆境的应对之道。

诗中第一句“晓风吹浪作银山”,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风吹起波浪,波浪犹如银山般起伏不定,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第二句“夜雪争妍布玉田”,用夜晚的雪花竞相飘洒的景象来形容冬天的田野,雪花的洁白与田野的翡翠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风力渐衰波更恶”,描绘了风力逐渐减弱,但波浪却变得更加凶猛,这种对比给人以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

最后一句“通宵撼我正安眠”,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平静和坚定,虽然风雪不停地摇撼着船,但诗人仍能够保持正常的睡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在舟中遭遇风雪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逆境的坚韧态度。

诗中所描绘的风雪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变幻无常,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尽管面对逆境,诗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使人产生共鸣。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勾勒出生动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把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的内心境遇相结合,表达了对逆境的应对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苏辙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

    判无神药斸清冥,放贮那憎海物腥。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饷红丁。从来一饱忘南北,此去千锺任醉醒。添雪更知凭茗碗,山童敲臼隔窗听。

  •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 《真娘墓》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 《九日》

    重阳冷菊青黄蕊,半醉幽人黑白头。今岁有番堪恨处,病无诗句过中秋。

  • 《先天易吟三十首》

    高下乾坤位,东西日月门。正身当午立,一点认心源。

  • 《夜登千峰榭》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