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罢曲辞宾侣,庭竹移阴就小斋。
愁不解颜徒满酌,病非伤肺为忧怀。
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从此别离长酩酊,洛阳狂狷任椎埋。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译文:
在州城中稍微饮了一杯就告别了牛相,笙歌结束了,曲子不再奏响,朋友们也各自辞别,我便前往坐落于院中竹林的小斋。心中愁苦无法解除,空自满饮,我并非身患肺病才感到忧伤。抱歉固然可贵,但盲目追求正直会招致祸患,我何曾向往过醉生梦死、趋附灾难的境地。从此以后,长久地离别了众人,自酒中陷入迷醉状态,无论是洛阳的疯狂还是叛逆,都自得其乐,丝毫不加以顾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绅写给他的好友牛相的道别诗。诗人通过借酒消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困惑。李绅在饮酒之后感到愁苦难以解除,虽然并非因为身患肺病而感到忧伤,但他明白自己盲目追求正直可能会招致祸患,因此他并不追求醉生梦死的境地。他决定离别,陷入狂热和叛逆中,不再顾虑其他人的看法。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诗人因为内心的苦痛和困惑而选择离开,进入一种迷醉的状态。这首诗显示了李绅的坚毅和独立的个性,他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荣耀,而是选择了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内心的追求。诗中的洛阳狂热象征着李绅对现实的反叛,他不愿意被现实所束缚,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