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向苕溪泊酒船,宁知绿发便华颠。
只今行脚一万里,重此惊心二十年。
箬笠簑衣真我事,清风明月苦论钱。
晚凉急櫂城南去,更复题诗作后缘。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舟自震泽道吴兴城外有感》是一首宋代孙应时的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自震泽道吴兴城外有感
忆向苕溪泊酒船,
宁知绿发便华颠。
只今行脚一万里,
重此惊心二十年。
箬笠簑衣真我事,
清风明月苦论钱。
晚凉急櫂城南去,
更复题诗作后缘。
中文译文:
回忆起在苕溪停泊的酒船,
谁能知道青春已渐渐消逝。
如今行走万里路程,
重温当年心中的惊悸。
箬笠和簑衣是真实的生活,
清风和明月却不能解决金钱之困。
夜晚凉风急促地吹拂,
船只驶向南方的城市,
再次题诗寄托对过去的情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应时旅行时的感触和思考。诗人回忆起曾经在苕溪停泊的酒船,表达了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他在行走万里路途中,重新感受到了当年的心动和紧张,这让他回想起二十年前的经历。他提到箬笠和簑衣,这是真实的生活,而清风和明月却无法解决金钱之困,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最后,他描述了夜晚的凉风急促地吹拂,船只驶向城市的南方。诗的结尾再次提到题诗,寄托了诗人对过去情缘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舟行旅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中困境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和对比,如青春与衰老、理想与现实,也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共鸣,使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体会到生活的无常和个人经历的珍贵。
堂堂希白翁,共惟同出自。百年诗礼传,名教有乐地。嗟予力未胜,永抱蓼莪意。积累盖百叹,承家岂云易。赐然履渊冰,中夜耿不寐。协心望尔曹,勉力绍前志。岁晚期有成,庶或保无坠。
千重溪水万重山,半月深行井底天。井外还来天大在,江心一眼四无边。
水洗尘埃道味甞,甘于名利相相忘。心怀天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扡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回首清明远矣哉,和风还挟禊辰来。丽人空忆行歌乐,曲水难追翰墨才。鬓发飘萧吾自祓,形骸放荡孰相开。早知胜集荷塘上,何不飞觞看耻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