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昭初日,竹影凉萧森。
新篁渐解箨,翠色日已深。
雨多苔莓青,幽径无人寻。
静趣久乃得,暂来聊解襟。
清风飒然生,鸣鸟送好音。
佳时不易得,浊酒聊自斟。
兴尽即言返,重来期抱琴。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竹间亭》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高的亭子映照着初升的太阳,竹影在亭子里凉爽而静谧。新长出的竹笋渐渐破开竹叶的包裹,呈现出深深的翠绿色。雨水多了,苔藓和青苔长得茂盛,幽静的小径上再也找不到行人。只有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中,才能久久地享受到宁静的乐趣,暂时放下心中的烦忧。清风吹拂着,鸟儿鸣叫着,传来悦耳的声音。美好的时光不易得到,我只好自斟浊酒,暂时解忧。兴致一尽,我就会言归于好,但我期待着再次来到这里,怀抱着琴,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诗意:
《竹间亭》通过描绘竹亭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新和自由的向往。诗人在竹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远离尘嚣和烦忧,享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舒适。他通过清风、鸟鸣和琴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赏析:
《竹间亭》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竹亭的景色和氛围,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觉。诗人通过对竹亭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竹亭、竹影、竹笋等形象,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竹亭中的静谧环境和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的追求,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天眷君陈久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黄河岸畔长无事,沧海东边独有功。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秋风。一门累叶凌烟阁,次第仪形汉上公。
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薅来露未曦,荷去月初上。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生具自有余,何辞汗沾颡。
璧月无纤翳,冰壶不受尘。西京子云裔,有官居士身。今代庞德公,淑质秉大雅。生事一丘壑,龙凤拜床下。绪余辨官业,膏馥付尔曹。诗声华岳重,士论锡山高。京尘逆旅中,初喜识芝宇。鄙语愧呈拙,有底极推许。漂流当定居,久计浙西东。他年结诗社,未嫌后从公。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山溪清彻底,映日浮修鳞,人间汤鼎烹,见此一掬春。倚杖为欣然,长淮浩无垠。寄语溪上翁,可以观吾仁。
客久嚣尘外,冬深驿舍前。乱山宽处日,野水暮时烟。契分新篘酒,生涯旧物毡。悠然归兴动,依约探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