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作品评述

株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为何要到株林去?那是为了找夏南。不是为到株林玩,而是为了找夏南。
驾着大车赶四马,株林郊外卸下鞍。驾着轻车赶四驹,奔抵株林吃早餐。

注释
1.胡为:为什么。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林:郊野。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
2.从:跟,与,此指找人。一说训为因。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
3.匪:非,不是。适:往。
4.乘(shèng)马: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5.说(shuì):通“税”,停车解马。株野:株邑之郊野。
6.乘(chéng)我乘(shèng)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此诗中“乘马”者指陈灵公,“乘驹”者指陈灵公之臣孔宁、仪行父。
7.朝食:吃早饭。闻一多考,性曰为食。

株林鉴赏

  《陈风·株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揭露陈灵公君臣的荒淫生活,讽刺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的作品。

  此诗之开篇,大抵正当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出行之际。辚辚的车马正喜孜孜驰向夏姬所居的株林,路边的百姓早知陈灵公君臣的隐秘,却故作不知地大声问道:“胡为乎株林(他们到株林干什么去)?”另一些百姓立即心领神会,却又故作神秘地应道:“从夏南(那是去找夏南的吧)!”问者即装作尚未领会其中奥妙,又逼问一句:“匪适株林(不是到株林去)?”应者笑在心里,却又像煞有介事地坚持道:“从夏南(只是去找夏南)!”明明知道陈灵公君臣所干丑事,却佯装不知接连探问,问得也未免太过仔细。明明知道他们此去找的是夏姬,却故为掩饰说找的是“夏南”,答得也未免欲盖弥彰。发问既不知好歹,表现着一种似信还疑的狡黠;应对则极力挣扎,摹拟着做贼心虚的难堪。这样的讽刺笔墨,实在胜于义愤填膺的直揭。它的锋芒,简直能透入这班衣冠禽兽的灵魂。

  到了第二章,又换了一副笔墨。辚辚的车马,终于将路人可恶的问答摆脱;遥遥在望的株邑眼看就到,陈灵公君臣总算松了口气。“驾我乘马,说于株野”——这里摹拟的是堂堂国君的口吻,所以连驾车的马,也是颇可夸耀的四匹。到了“株野”就再不需要“从夏南”的伪装,想到马上就有美貌的夏姬相陪,陈灵公能不眉飞色舞地高唱:“说于株野!”“说”,一般均解为“停车解马”,固为确诂。但若从陈灵公此刻的心情看,解为“悦”也不为不可。“说(悦)于株野”,也许更能传达这位放荡之君隐秘不宣的喜悦。“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大夫只能驾驹,这自然又是孔宁、仪行父的口吻了。对于陈灵公的隐秘之喜,两位大夫更是心领神会,所以马上笑咪咪凑趣道:“到株野还赶得上朝食解饥呢!”“朝食”在当时常用作隐语,暗指男女间的性爱。那么,它正与“说于株野”一样,又语带双关,成为这班禽兽通淫夏姬的无耻自供了。寥寥四句,恰与首章的矢口否认遥相对应,使这桩欲盖弥彰的丑事,一下变得昭然若揭。妙在用的又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就不仅使这幕君臣通淫的得意唱和,带有了不知羞耻的自供意味。可见此诗的讽刺笔墨非常犀利。

株林创作背景

  此诗有其本事。朱熹《诗序辨说》云:“《陈风》独此篇为有据。”诗中提到的“夏南”,乃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子夏徵舒,字子南。其母夏姬是郑穆公之女,是名闻遐迩的美妇,嫁到陈国后,引得陈灵公及其大臣孔宁、仪行父的馋涎。据《左传·宣公九年》披露,陈灵公、孔、仪三人均与夏姬私通,甚至穿着她的“衵服”(妇人内衣),在朝廷上互相戏谑。第二年又去株邑饮酒作乐,陈灵公还当着夏姬之子嘲弄仪行父:“他长得真像你!”仪行父即也反唇相讥:“还是更像君王您呵!”惹得夏徵舒羞怒难忍,终于设伏于厩,将陈灵公射杀,酿成了一场臭名远扬的内乱。《毛诗序》曰:“《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 《次韵答刘郎中席上之作》

    光阴倾与篆烟消,十八年华似昨朝。久负君恩惭老大,已衰心力叹飘萧。官闲自可从乡饮,情至因忘对客谣。一笑春红真漫耳,傍人已道色全饶。

  • 《翰林将指下学峡宾声叟为诸友先雨雪载途民亦》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高谈雄辩炉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 《董侍郎生日三首》

    潞公曩自蜀遄归,约仅逾年秉政机。当日燕毛谁与并,后来接踵未应稀。从星元合陪天柱,戴气宁当远日畿。会看传宣燕私第,赐香成雾彩成围。

  • 《送刘汉特兼简邵子文》

    绿篠欹墙叶叶声,夜凉风细露华清。飘零何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拟向伯伦求酒颂,不知东野解诗鸣。三峰峰下文章伯,应忆当年阮步兵。

  •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琴室》

    将何写幽意,有此古桐声。为问好弹处,谁来听蟹行。

  •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四首》

    缆解鸥飞处,船移柳影中。林户桃李月,浦溆蕙兰风。酒浅能无醉,歌长惜有终。赋诗聊泚笔,寓意未须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