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祝融峰顶上,步随明月宿禅关。
夜深一阵打窗雨,卧听风雷在半山。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祝融峰》是宋代诗人陶弼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攀登祝融峰的顶峰,
伴随明月在禅关过夜。
深夜时分,窗外响起阵阵雨声,
躺卧听着山间风声和雷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弼登上祝融峰的经历。祝融峰是中国湘西地区的一座名山,峻峭险峻,意味着陶弼在修行中的艰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明月是夜晚的明灯,禅关则象征禅修之地。在祝融峰的顶峰上,陶弼与明月共度一夜,体验禅修的宁静与寂静。然而,深夜窗外的雨声打破了宁静,风声和雷鸣在山间回荡,为诗中增添了一丝动荡和壮美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陶弼攀登祝融峰的经历,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修行的奋斗精神。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内心对自然的感知和对宇宙间力量的领悟。明月和禅关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修行之所,与峰巅的险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如其来的雨声、风声和雷鸣则给诗中增添了一种壮美与动荡之感,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意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陶弼对于人生追求和内心体验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
昔我游武林,值子长江头。我时方南辕,子亦将西舟。相见两大笑,典衣上高楼。楼高不知暑,五月凝清秋。环观四山明,俯视万井稠。喧喧市中人,日暮歌吹浮。忘形与子饮,一醉余无谋。湖上荷花生,黄鹂飞柳洲。翻然摇两桨,下上逐轻鸥。不觉脱尘世,自谓逍遥游。晚访城隅寺,竹林
人日梅花自可怜,折来谁为寄西川。八行欲附铜鱼使,四海争谣白雪篇。滇水山川增气色,锦江花柳隔风烟。何时一棹穿巴峡,得就扬雄问《太玄》。
秋台好登望,菡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阅士孔多,我敬希直。谦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鸾凤之仪。有学有识,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质。侍我经筵,不倦以勤。非德不言,非道不陈。职思其归,义不可夺。采采者芹,伺教如渴。爰秣其马,爰振其
本无今有,觉空幻受。真相俨然兮威音之前,妙触出碍兮影响之后。功极而转身,说禅而借口。把住也洞水逆流,放行也曹山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