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堤,青草渡。
花片水流去。
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
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
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
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
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祝英台近》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绿杨堤,青草渡。
花瓣随水流逝。
百舌鸟的声音中,唤醒了睡着的海棠花。
断肠的忧愁点点,哭泣的痕迹依然存在,
很可能是因为夜晚的风雨而产生的怨恨。
别离之情苦楚。
马蹄声踏遍长亭,原本约定的归期又被误了。
帘卷起了青楼,回首望去,不知身在何处。
画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
它们能言善语,却不了解相思之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首句“绿杨堤,青草渡。”描绘了青翠的杨树和绿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花瓣随水流逝,百舌鸟的声音唤醒了睡着的海棠花,展现了春天的景象。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下,作者内心却充满了忧愁和痛苦。诗中提到的“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痛苦和伤感,这可能是因为爱人离去或别离所带来的痛苦。夜晚的风雨更加加重了别离的伤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和爱人之间的分别和归期的误会。马蹄声踏遍长亭,原本约定的归期却被误解或错过,使得分离的痛苦更加深刻。帘卷起了青楼,回首望去,作者无法确定自己的所在和归宿。最后一句“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描绘了画梁上的燕子,它们成双成对,能够发出声音,却无法理解人的相思之苦。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这是辛弃疾的典型作品,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感情表达,深受后人喜爱。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万木总柔翠,况复新晴时。日色照欲动,山气敛还迟。望之如何揽,举袂随风吹。
尽把天工付祝融,东皇归去太华宫。稜稜山色耸苍玉,湛湛波光浸碧铜。杨柳入天鸠要雨,海棠落地蝶嫌风。好将杖屦西园看,万紫千红一夜空。
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秋高露白万林空,低望吴田三百里。当时雄盛如何比,千仞无根立平地。台前夹月吹玉鸾,台上迎凉撼金翠。银河倒泻君王醉,滟酒峨冠眄西子。宫娃酣态舞娉婷,香飙四飒青城坠。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城乌啼尽海霞销,深掩金屏日高睡。
少年湖海误加鞭,久戍归欤暂息肩。时有故山来梦里,更无愁绪到吟边。晨餐全仰数畦菜,岁计尤逋二顷田。闲倚瘦筇长啸处,此身疑是结绳前。
竹炉听雪坐蒲团,长笑诗人不耐寒。未办貂裘走南陌,肯来高处一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