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苏辙的作品,题为《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因得果通三世,
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
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
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
世间何物更如斯。
中文译文:
积累的因果通达了三世,
面对晚年的宁静自由是一时的。
多年来我观察心灵却始终未能觉悟,
偶然间却突然明白了真理毫无疑问。
南迁北返,我有何病痛,
只为了一方片瓦尺椽的期许。
我已经自我否定了这一生,
世间还有什么事物能像这样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辙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首先,他谈到积累的因果通达了三世,暗指自己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观察,逐渐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和真相。
接着,他表达了面对晚年时的宁静和自由感受,但他也承认这种感受只是暂时的,一时的。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即使在晚年得到某种程度的领悟,也不代表完全洞悉了一切。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辙表达了对自己南迁北返的经历的疑问。他在追求一方天空下的小小住宅,片瓦尺椽的期许,却感到困惑和痛苦。这可能是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质疑自己在一生中所追求的东西是否真的有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对自己生命的自我否定和对世间事物的疑惑。他认为自我否定是一种解脱,但他同时质疑世间的一切,暗示了对于人生和世界的困惑和迷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领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意义和世间事物的困惑和疑惑。这种思考和疑问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性质,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思考。
阅世桑田变海波,谩存铜狄共谁摩。钓璜岁日明年是,驰隙光阴一霎过。
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珠。外国连天疑信晨,前山点地有无间。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学。至止归欤何所得,心犹有剩觉空悭。
仙子仙郎,两情今是欢娱会。莲花池内。好个鸳鸯对。一自芳容,一自才华最。真佳配。荣华富贵。寿考千秋岁。
素禽敏疾出扶余,六翮双拳胆气麄。海外天鹅能独击,云间后鹘敢齐驱。{扌雙}身直上非无见,恋主归来不待呼。渭水鹰扬亦如何,好将粉墨写成图。
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
情难足。不堪黄帽催行速。催行速。扁舟一叶,别愁千斛。津亭送客惊相嘱。举杯欲唱眉先蹙。眉先蹙。背人掩面,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