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干扶疏彩槛新,琅玕一束净无尘。
重苞吐实黄金穗,密叶围条碧玉轮。
凌犯雪霜持劲节,遮藏烟雨长轻筠。
此名未入华林记,谁念西南寂寞春。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竹棕》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秀干扶疏彩槛新,
琅玕一束净无尘。
重苞吐实黄金穗,
密叶围条碧玉轮。
凌犯雪霜持劲节,
遮藏烟雨长轻筠。
此名未入华林记,
谁念西南寂寞春。
诗意:
这首诗以竹棕为主题,描绘了竹棕的形象和特点,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竹棕的喜爱以及对自己作品被遗忘的思考。通过描写竹棕的生长状态、色彩和形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力和坚韧品质的歌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寂寞和被忽视的情绪,暗示着作者对自身创作的无名和无声感到遗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竹棕的美丽形象和生命力,通过对竹棕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诗中的秀干、扶疏、彩槛新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竹棕的外貌特征,使读者仿佛可以看到竹棕的独特之美。重苞吐实的黄金穗、密叶围绕的碧玉轮等描写更加突出了竹棕的华美和生机盎然。
然而,在表达竹棕的美的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寂寞和被遗忘的情感。诗中提到这首诗的名字还没有被记入华林(指官方的文集或史书)之中,暗示着作者的作品被忽视和遗忘。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伤,谁会记得西南的寂寞春天呢?这里的西南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而寂寞春指的是作者的创作和存在被人忽视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竹棕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自身创作被遗忘的无奈和思考。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垂近姑苏特转湾,盘门只隔柳行间。望来望去何时到,且倚船窗看远山。
诗名鼎鼎号三罗,藜杖经从石上过。铁画银钩难辨认,雨霖日炙莫镌磨。幽泉添砚潺湲响,明月生波感慨多。小立西风吹鬓发,碧罗深处听渔歌。
小园宛宛,水木鲜荣。子念及此,我宁忘情。曩岁中都,我归子征。以子出处,用观我生。
满朝宰相出通州,迎接三宫晏不休。六十里天围锦帐,素车白马月中游。
名家宰名邑,将谓屈锋铓。直是难苏俗,能消不下堂。冰痕生砚水,柳影透琴床。何必称潇洒,独为诗酒狂。
人升霞,众道友修斋毕,以词赠之雪霁郊原,冰凝池沼,时当深入穷冬。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还是丹阳师父,乱尘世、飞上天宫。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无穷。真匠手,京南陕右,河北山东。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诸公等,从今已往,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