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追和沈辽赠南华诗》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
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材。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
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追和沈辽赠南华诗》是苏轼在宋代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善哉彼上人,
了知明镜台。
欢然不我厌,
肯致远公材。

莞尔无心云,
胡为出岫来。
一堂安寂灭,
卒岁扃苍苔。

诗意:
这位高尚的上人啊,
你明白明镜台的奥秘。
你心满意足而不厌倦,
愿意传承远公的才华。

你心境宁静,无欲无求,
为何要出离山岫而来。
这一座教堂安静而荒凉,
岁月已将其覆盖苍苔。

赏析:
《追和沈辽赠南华诗》是苏轼对沈辽所赠的《南华诗》进行追和的作品,表达了对沈辽高尚品德和才华的赞美。诗中以对上人的赞扬和思考展开,描绘了上人的境界和心境。

诗的开头以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的形式,表达了对上人的赞叹之情。明镜台是古代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的殿堂,象征着智慧和清净。苏轼认为上人洞察了明镜台的奥秘,也暗示了上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深邃的见解。

接着,诗中表达了苏轼对上人的欣赏,他欢然不厌倦地赞颂上人,并愿意将上人的才华传承下去。这表现了苏轼对高尚人格和才华的推崇,并表达了他希望能够继承上人的精神财富的意愿。

接下来,诗中转向描绘上人的境界和心境。上人无心云,表示他心境宁静,没有世俗的杂念,与云一样自由自在。然而,苏轼对上人为何要出离山岫而来表示疑问,暗示了上人超脱尘俗的境界和选择。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座安静而荒凉的教堂,岁月的流转使其逐渐荒废。这里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佛教教堂的描绘,通过描绘教堂的荒凉,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才华的赞美,同时描绘了上人的境界和心境,反映了苏轼对生命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 《闯王》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 《出行》

    半挑行李出蓝关,便学前程地步宽。鲸力冲开千里浪,龙光射破万层峦。逢人切莫谈边事,开口何须问故山。贫杀一身无足道,苍生百万要平安。

  • 《清夜吟》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云断。四座宾客不肯散,时时顾影流清盼。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乱银烛辉。腰支拂地鸾孤飞,钟漏残尽未忍归。问言乃知窦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 《偶题》

    庭夜酣红杏,墙阴染碧苔。吟翁醉未醒,啼鸟去还来。

  • 《次韵》

    燕入虚檐教子飞,风帘不卷和新诗。绿阴满迳晴蜓小,正是梅黄欲雨时。

  • 《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1]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2],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