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久不雨,既雨风日清。
桑麻被膏润,往往争欣荣。
花鸟发诗思,湖山欢野情。
驾言南亩游,遂有西塔行。
云光郁在望,地僻路亦生。
贤公方外交,别来莺再鸣。
相逢话畴昔,茗碗喜屡倾。
多谢二三子,壶浆竞邀迎。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追和游谢氏山亭赠贤上人》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长时间没有雨水的旱情,但终于下起了雨,清风和阳光也随之出现。这时,桑麻得到了润泽,争相生长茂盛。花鸟因此而陶醉,湖山也充满了野趣。诗人驾着车辆南下游览农田,途中遇到了一座西塔,远处的云彩光芒四溢,地方偏僻的路也因此变得生机勃勃。贤人在这个外交之地交流学问,别离时莺鸟再次鸣叫。相逢之际,诗人和贤人一起品茗,喜悦之情多次洋溢而出。诗人感谢与他共度美好时光的二三位朋友,大家欢聚一堂,争相邀请彼此品尝美酒。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友谊之情为主题,通过对春雨的降临和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还融入了友谊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贤人相聚的欢乐和喜悦。整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调和明快的节奏,传递出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感受。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也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细腻的观察力。
柳眼开何媚,蒲芽长得伸。寒花方谒日,新燕已参春。
晴日烘开栗玉葩,懶随霰雪送年华。淮乡地冷开虽晚,竟是人间第一花。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掩映。天驷徘徊。雕禾饰斝。翠羽承罍。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