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啄木二首》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啄木二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食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古木的敬仰和对琵琶音乐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这首诗词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首先,诗中的“食蠹非嫌蠹”表达了作者对食蠹这种昆虫的态度。食蠹是一种以木材为食的虫子,但作者并不嫌弃它们,反而通过这一形象来表达对古木的敬仰。这种敬仰可以理解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赞美。

其次,诗中的“声来古木高”描绘了食蠹在古木中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古木”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沧桑,而食蠹的声音则是对这种历史的回响和延续。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意愿。

最后,诗中的“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表达了作者对琵琶音乐的向往和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琵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作者希望有人能够弹奏琵琶,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写入琵琶的音符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食蠹、古木和琵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思念,以及对音乐的向往和表达情感的渴望。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既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追溯和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 《和刘制遗梅》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 《送余姚陈寺丞》

    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鸣蝉汴河柳,画鷁越乡船。下濑逢江鴈,瞻氛落海鸢。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 《锦城秋暮海棠》

    锦城海棠妙无比,秋光染出胭脂蕊。日照殷红如血鲜,箭砂妆粒真珠子。玉环着酒睡初觉,脸薄粉香泪如洗。绛纱穿露水晶圆,笑杀荷花守红死。蜀乡海棠根本别,有色有香成二美。春花开残秋复花,簸弄东君权不已。锦袍公子汗血驹,宾客喧哗间朱紫。有酒如池肉如山,银烛千条照罗绮。

  • 《寿运使》

    庞眉相对讲英猷,尽说当年气食牛。六十重新开甲子,八千从此富春秋。

  • 《赠叶少卿》

    退也天之道,东南事了人。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湖外扁舟远,门中驷马新。心從今日泰,家似昔时贫。见子登西掖,携孙过北邻。白云高阁曙,渌水后池春。樽酒呼前辈,鑪香叩上真。祇应阴德在,八十富精神。

  •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杉松斗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