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琅玕足辟尘,何须千亩比封君。
一从清士心相许,眼看浮花薄似云。
任希夷(一一五六~?),字伯起,号斯庵。伯雨曾孙。其先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徙居邵武(今属福建)。弱冠登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第(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浦城簿、萧山丞。宁宗开禧初爲太常寺主簿。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以宗正丞兼太子舍人。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十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十三年,兼参知政事(《宋史》卷四○《宁宗本纪》)。十四年,出知福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六三)。卒謚宣献。有《斯庵集》,已佚。《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传。 任希夷诗,据《锦绣万花谷》、《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竹,生长在西湖边的小竹园内,
千竿竹子拔地而起,
宛如琅玕装饰的足环,
高高耸立,迎风挺拔。
与那庄园的千亩田地相比,
它不需仰仗豪绅的封赐。
清雅少侠心相许,
看啊,繁华的花朵临时绚烂,
却比不上那轻盈的云烟持久。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竹子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爱之情感。诗人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况,形容草木之间竹子的高耸和挺拔,但是它不需要依附于封地之上,自有一番独特的魅力。与此同时,诗人以竹子为比喻,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士人,对清雅高尚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他视俗世繁华为浮花,而将内心的呼吸和真挚的交流,比作高远的云烟,更显珍贵和持久。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清雅的内心世界,并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言简意赅,用意隽永。通过对平凡的竹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真挚和高远生活追求的感叹和倡议。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晴。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我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飞萤转蒿丛,熠燿徒营营。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缘曾分明种,故发入云香。
空山杳杳鸾凤飞,神仙门户开翠微。主人白发雪霞衣,松间留我谈玄机。
我是仙蓬旧主人,一生常得自由身。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得酒不妨开口笑,学人难作捧心颦。垄中且复随缘住,又见湖边草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