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小立溪头唤野航,雨余林木倍森凉。
少焉步到临流寺,鹳鹤飞鸣满夕阳。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立溪头唤野航,
雨余林木倍森凉。
少焉步到临流寺,
鹳鹤飞鸣满夕阳。

诗意:
这组诗词描绘了赵蕃在自安仁至豫章途中的旅途经历和所感所想。在这其中,他在溪头呼唤船家,渐渐地雨过天晴,林木被雨水浸润后更显得清凉。当他稍作停留,来到临流寺时,一对鹳鹤在夕阳中飞翔鸣叫。

赏析:
这组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小立溪头唤野航,雨余林木倍森凉"通过描绘雨后的清凉气息,展示了大自然给予旅人的宁静和舒适感。诗中的"小立溪头"暗示着作者在旅途中的短暂停留,这里的"小立"表达了一种轻盈的感觉,给人以流连忘返之感。

第三、四句"少焉步到临流寺,鹳鹤飞鸣满夕阳"则将诗意转移到了临流寺。这里的"少焉"表明作者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他在临流寺似乎只是路过而已。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感受到临流寺的美景。诗中的鹳鹤在夕阳中飞翔鸣叫,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壮美的画面。鹳鹤作为象征祥瑞的鸟类,飞翔在夕阳下,更显得庄重和神秘。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简洁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敏感。赵蕃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旅途中的美景和宁静。这组诗词通过简短的篇幅传递出作者在行程中的感受,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展现了宋代文人旅途中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送王处士游蜀》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 《水龙吟(寿赵癯齐)》

    昔人风调谁高,二疏盛日还乡里。公卿祖道,百城围尽,争传佳事。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今世无工,尽置之勿道,焜煌处、独青史。佳甚东阳山水。是昔时、钓游某地。风流脱似,洛中耆老,一人而已。好为霞觞酹,正庭阶、彩衣荣侍。便明朝有诏,启门解说,值先生醉。

  • 《次韵谢借观五老图》

    道明回诏乐清间,便向中朝脱冕冠。百日秉枢登相府,千年青史表旌桓。泰运正隆嫌气热,干网初整畏冰寒。逍遥唱和多高致,仪象霜风俾后看。

  • 《寄江朝宗》

    自遣迎君骑,期君指日来。胡为多坎坷,欲动却迟回。望眼凝还断,愁怀郁不开。相过须有早,莫待折寒梅。

  •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振万方明德,疾徐咸可观。铿锵动金奏,蹈厉总朱干。夹进昭威武,申央警宴安。守方推猛士,当用鹖为冠。

  • 《成安秋望有怀》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