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
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子房》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韩亡发誓要报秦的仇恨,
秦亡后便再度兴起,图谋攻打楚国。
一旦决定为韩国效力,即使没有立下功勋,也不愿意留在秦国受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有志报国的人物,他起初为了韩国而战,但韩国灭亡后,他选择效力于秦国,为复兴韩国而谋划。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的决心。
赏析:
《子房》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报国的决心。诗中的主人公在韩国亡国后,心系国家未来,发誓要为韩国复兴而努力。他不顾个人得失,决定为韩国效力,即使在秦国没有立下功勋,也不愿意留在秦国受封。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诗中的主人公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个人得失。这种追求国家兴盛的精神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典型的代表,而这首诗词则通过艺术手法将这种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诗词《子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报国精神的赞美。它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决心和奉献精神,传达了一种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种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薰肌骨畅,东窗一昏睡。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停囚长智。赤脚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古曲谁弹起,千年无此音。尚怜惟韵在,端欲后人寻。指上虽传操,声中要识心。半生孤此志,弦续自而今。
妇德天然备,肥家五十年。平生勤内则,晚岁识真诠。倒廪非徼福,翻经亦应缘。于门有孙子,佳气蔼新阡。
玉立颂台上,风生宪府中。雪霜欺两鬓,日月照孤忠。荷橐相将紫,铭旌作麽红。北堂萱草露,应洒碧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