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子规》

荏苒春三月,声声何处寻。
艰难悲故国,激烈动归心。
血染红英乱,身藏绿树深。
欲归归未得,故故傍人吟。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子规》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声音究竟在哪里寻找呢?
困难使我悲伤我的故国,
激烈的情感使我归心。
鲜血染红了英勇的战场,
我身藏于绿树的深处。
渴望回到家,但未能如愿,
只能在陌生的人中吟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彷徨和无奈之情。诗中以春天的三个月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寻找声音的艰难旅程。他感叹自己所处的困境,悲伤故国的遭遇,并表达了内心的归乡之愿。然而,他却被战乱所困扰,身处于危险之中,无法如愿归家。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园的深情和对战争的憎恶,以及对失去自由的渴望。

赏析:
《子规》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春天美好的景象与作者的悲伤和彷徨相对照,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作者以血染红英乱和身藏绿树深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他的隐蔽状态。诗的最后两句"欲归归未得,故故傍人吟"则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陌生环境的无奈,使整首诗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境遇的思考。

总体而言,《子规》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命运和战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之情,同时抒发了对家园的深情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思考和共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秋柳诗八首》

    名擅章台第一家,忍将憔悴送年华。容销已失如眉叶,才尽难回比雪花。才见高楼堪系马,俄同寒树与栖鸦。荣枯只是寻常事,忽漫逢时莫自夸。何处相逢最有情,平康曲转大堤横。回眸不忍枝头望,携手真愁树底行。近泪几丝浑欲断,牵情千缕苦相萦。自经委谢无穷忆,应悔风花忒煞轻。

  • 《秋色》

    凭高望不极,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黯客程。

  • 《閒坐海观兴致悠然是时月白如昼》

    一笑灵龟尾曳涂,扁舟聊复寄菰蒲。潮生潮落帆来去,云卷云舒山有无。风定若教胥怒息,月明空忆蠡游孤。渔翁不识人间事,白发青蓑酒满壶。

  • 《好事近》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 《和笑庵送面》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 《送麻姑山道人》

    麻姑一女子,处处有仙坛。地古留遗嘛,君今住此山。流泉清涧底,落日乱峰间。闻有蔡经者,时时得往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