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资国山口石桥》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惊马驻蹄。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资国山口石桥》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资国山口的石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感慨。

诗意:
前日,河水暴涨,将槎船冲断,无法跨越溪流;而今天,桥上的白石已经搭建好,可以顺利地跨过堤岸。在这座石桥旁,牧童静静地立着,他的牛正在磨角;而一位诗客安静地坐着,却被突然停下来的马蹄声吓了一跳。雨水涨过溪流,流水变得浅浅的,山风吹过,扫过断裂的草纤和泥土。这里虽然不乏有才华的人物,但还没有人在桥柱上题诗。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石桥和周围的场景,反映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前两句描述了河水暴涨的情景,通过对比前日和今朝的情境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感慨。牧童和诗客的描写,展示了生活中的平凡和闲适,寄托了人们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人才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在石桥柱上题诗,为这个地方增添一份文化底蕴。

整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的画面,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传递出对时间变化和历史沉淀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宁静、自然和文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洞察和对人文景观的留恋之情。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出深邃的诗意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和品味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 《舟行归思》

    大江日夜水粼粼,飞尽杨花不见春。枕畔独吟愁里客,镜前双笑梦中身。生能无累庞居士,老未忘情白舍人。儿女团栾归便得,底教歌榭暗流尘。

  • 《偈颂六十五首》

    去日炎威重,归时秋半过。林间坐盘石,不觉笑呵呵。不笑仰山插锹叉手,不笑地藏博饭栽田。二胜米料人人有,笑他饿死饭箩边。

  • 《临江仙》

    本是一般孤另物,被他染着难知。迷云消散慧风吹。何劳身外觅,端坐是天西。万语千言终未悟,悟来一字成非。竿头进步勿生疑。般般都撒手,种种自皆离。

  • 《酬友人见寄新文》

    为客栖未定,况当玄月中。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风。郊陌绝行人,原隰多飞蓬。耕牛返村巷,野鸟依房栊。我无饥冻忧,身托莲花宫。安闲赖禅伯,复得疏尘蒙。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讴吟不能已,顿觉形神空。

  • 《牟驼罔阅马》

    牧马散近地,阅视乘高秋。驼冈似沙苑,堆阜带川洲。坡陁故梁城,萦薄西南陬。连棚映林樾,星罗倚层丘。回风吹阵云,奔腾欻来游。野性脱羁马,饮齕遂所求。腹干颇肥张,郁怒何彪休。群敺骤麋鹿,逸势凌蛟虬。军戎选轻捷,和銮御调柔。毛物有千名,众美归骅骝。梁王愁思台,佛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