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紫花儿序》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作品评述

《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是元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也不学刘伶荷锸,
也不学屈子投江,
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
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
胡必归欤。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游船湖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名利、不受世俗束缚的心态。诗中通过对比刘伶和屈原的传世故事,表明自己不愿效仿他们的悲剧命运。相反,诗人希望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象范蠡一样回归湖泊。诗人在湖边观赏着红蓼和青蒲,召唤渔夫驾驶小船,划过湖面,惊起了几只鸥鹭。诗人认为这种乐趣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因此询问自己是否应该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湖泊景色为主,通过对比传世故事中的悲剧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了刘伶和屈原作为对比对象,刘伶是唐代的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刘伶因为不满意朝廷的堕落而沉湎于酒色,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屈原因为忠诚于楚国而投江自尽。诗中的范蠡则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他放弃了权位,选择回归湖泊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的红蓼和青蒲是湖泊常见的植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渔夫划船的动作和惊起的鸥鹭给诗中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描述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与自然的亲近,表达了对于名利和世俗束缚的抵制态度。他认为这种生活可以带来快乐,使人忘却忧愁。然而,诗人在结尾处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了反思,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胡必归欤”,暗示着他对于回归现实的犹豫和不确定。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由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矛盾。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了深厚的意境,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受。

  • 《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已时生紫》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 《庾信》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 《咏史下·曹操七首》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 《老马》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