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事相寻九不谐,骨穷更值五行乖。
人情厚薄且随分,世态炎凉休挂怀。
家欲自丰无楮币,爨凭谁执有荆钗。
如今且任眼前过,他日功名殊未涯。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自宽》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华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宽》
十事相寻九不谐,
骨穷更值五行乖。
人情厚薄且随分,
世态炎凉休挂怀。
家欲自丰无楮币,
爨凭谁执有荆钗。
如今且任眼前过,
他日功名殊未涯。
译文:
十件事情中九件不和谐,
贫穷的身体更加不适应五行的变幻。
人情厚薄得随遇而定,
世间的风云变幻不必挂怀。
想要家庭富裕却没有财富,
温饱得依赖谁来拿着荆钗。
如今就任由眼前的事物过去,
将来的功名还未知晓。
诗意与赏析:
《自宽》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贫穷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十事"的描述,表达了贫穷者在世间的困境和不和谐的感受。作者使用"骨穷"一词,意味着贫困已经深入到骨子里,而五行的乖异则象征了世间的变幻无常。
诗中提到的"人情厚薄"表明作者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待遇和关系是随缘而定的,不能过于计较。面对世态炎凉,作者劝人不必太过在意,不必挂怀。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生活和功名利禄的思考。作者提到了家庭的温饱问题,但却认识到财富并非唯一的满足来源。"楮币"象征着财富,而"荆钗"则象征着世俗的地位和功名。作者认为眼前的生活应该随遇而安,而将来的功名则是未知的。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贫穷者的心态和对世态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境。它告诉读者不必过于计较物质的得失,应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物上,而不是过度追求功名利禄。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一作应)马嘶乱。争渡金(一作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一作力战)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一作报)天子。
天下方漫芜,顾我适有庸。使其已除涤,我将何以功。我岂大无效,自是用我慵。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贪愚彼二水,终古耻莫雪。只应所处然,遂使语异别。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君子慎所居,此义安可缺。古人贵言赠,敢用况高节。不为冬霜干,肯畏夏日裂。泠泠但不已,海远要当彻。
霍嫖姚,赵充国,天子将之平朔漠。肉胡之肉,烬胡帐幄。千里万里,唯留胡之空壳。边风萧萧,榆叶初落。杀气昼赤,枯骨夜哭。将军既立殊勋,遂有胡无人曲。我闻之,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但令一物得所,八表来宾,亦何必令彼胡无人。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高城不见水茫茫。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攜筐去采桑。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