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自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于石。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个人心境和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
诗意和赏析:
《自述》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句“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表达了作者认为年长者应当不断学习,并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智慧。这句话中的“大儿”和“小儿”可以理解为年长者和年幼者的象征,作者认为大儿应当以智慧为荣,而非愚昧。
接下来的两句“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内在品质的看重。他认为道德高尚胜过富贵,内在的气质和品德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外表的衰老。
接下来的两句“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提到了徐邈和渊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具有卓越才华和智慧的人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并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来汲取智慧和灵感。
最后两句“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表明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他认为人们的情感和态度各异。然而,作者希望自己的心态能够与古人相通,与他们保持一致的追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他强调了学习、道德和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追求的敬仰。这首诗词鼓励读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内心的丰盈和与古人相通的精神追求。
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望尽南飞燕,佳人断信息。
气易我移,匪志曷持。道虽我志。匪志曷之。既持其移,卒造其至。尚其有大于斯者乎!
支提不敢向人说,达磨西来有妙诀。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阵云凝着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夸横行。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春禽哢晴朝,秋虫吟雨夕。风和振兰芳,露寒滋菊色。万物苟得所,随时各有适。矧伊人最灵,胡为长戚戚。圣人垂大训,灿烂著方册。至乐和无声,大礼简无迹。心专守中庸,身不蹈邪僻。造次常在前,须臾不离侧。穷爱虽百变,何往不自得。兹亭聊寓名,和乐在胸臆。
淫雨不止已及月,扊扅供釁无宿烟。池蛙齐声振鼓吹,苔藓一色堆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