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
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月山前明月池,
两崖壁立类磨治。
浯溪未识应相似,
好刻中兴第二碑。
译文:
在明月山前有一个明月池,
两侧的崖壁犹如磨制而成。
浯溪还不知道应该是相似的,
最好刻上中兴时期的第二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明月山前的景色,以及山前的明月池和两侧的崖壁。明月池在明亮的月光下闪耀,崖壁峻峭挺拔,形状规整,仿佛经过精心打磨。诗人提到浯溪,指代自己,表示自己尚未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而应该将这美景与中兴时期的伟大成就相联系,刻上一块第二碑,以表达对时代的向往和对前人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明月山前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明月池和两崖壁,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思考。明月池在明月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崖壁的形态规整,犹如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诗人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兴时期的向往和对前人成就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自己还未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应该将这美景与时代的伟大成就联系起来,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对历史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赵蕃以简约而深刻的方式,将自然景观与时代的意义相结合,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诗意。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