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穿桃岭,山行历几村,嵚崎穷绝巘,旋折反穷源。
地迥犹仙隐,山多隔市喧。
层峦互将送,不觉月黄昏。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自桃岭历诸陇后返至唐村庵》是宋代卫宗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桃岭穿行过各种陇道,最终回到了唐村庵。扶着拐杖穿越桃岭,穿过几个山村,崎岖不平的山峦使人感到绝壁的险峻,曲折的道路反而引领人们回到深山的源头。这片地方远离尘嚣,宛如仙境般隐匿。山岭之间相互遮挡,隔绝了城市的喧嚣。连绵起伏的山峦彼此相送,不知不觉间,月亮已经升到了黄昏时分。
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山行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向往。桃岭、陇道、山村等地名和景物的描绘,使得整首诗词具有强烈的地域感和山水意境。作者以扶杖行走的方式,刻画了自己在山间的旅行形象,增加了诗词的真实感和亲近感。山峦的崎岖和道路的曲折,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险阻,但最终却能够找到归宿。山水与城市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然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线索,通过描写山水之美,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山行的经历,也抒发了对生命之旅的思考,表达了人在面对险阻和曲折时,仍然能够找到前行的动力和归宿的希望的信念。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希夷本是儒先祖。云仍来自神仙所。前日一阳生。德星今夜明。灵椿殊未老。仙桂双双好。好是百花魁。年年称寿杯。
製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首动尾聿随,斜取正为定。有如提吏笔,有如执时柄。有如秉师律,有如宣命令。守彼方与直,得其刚且劲。既能济险难,何畏涉辽敻。招招俾作主,泛泛实司命。风乌愧斟酌,画鷁空辉映。
绣幌闲眼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于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陌清。已能消滞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灯燕暂惊。放怀殊未足,圆隙已尘生。
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
如是我闻,金仙出世。一超直入如来地。慈悲方便济群生,端严妙相谁能比。四众归依,悉皆欢喜。有情同赴龙华会。无忧帐里结良缘,么诃修哩修修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