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不道妨行色,碍眼仍须彻帽裙。
愿借仙人白鹇尾,自家亲扫北山云。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文译文:
我爱山峦,不妨碍我的行色,
尽管它妨碍我的视线,我仍然要穿行其中。
我愿意借用仙人的白鹇的尾巴,
亲自清扫北山的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山峦的喜爱,他认为山峦的存在并不会妨碍他的行程,相反,它们给他带来了愉悦的感觉。尽管有时候山峦阻挡了他的视线,挡住了他的行路,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山峦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他不怕被山峦所遮挡。
诗中还出现了仙人的白鹇,白鹇是传说中神仙的坐骑,象征着纯洁和祥和。诗人希望能够借用白鹇的尾巴,以表达他对山峦的敬意和对纯洁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亲自扫除北山上的云雾,意味着他渴望拥有宁静祥和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整首诗情感平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山峦的美丽和仙人的形象,展示了他对自然与神秘的向往,以及对纯洁和宁静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一种静谧而奇妙的感觉,引发读者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回头问己。返照蓬壶明彻底。一颗玄珠。上下周流出六虚。混成天癸。象适圆通明**。内外无拘。游奕天中不卷舒。
丝路萦回细入云,离怀南陌草初薰。茂林修竹谁同禊,明月春萝定勒文。燕忆铜鞮来不定,鸿归碣石信难分。东风莺友应相望,懊恼孤飞不及群。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z5.
和靖林间欬嗽时,一边觅句一边饥。而今始会天公意,不惜功名只惜诗。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在生已是为来错。死后形骸丑恶。合避三光寥廓。埋了休拾掇。子孙办孝如媒妁。迁葬分明嬉谑。并骨共同棺椁。显露贪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