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

不见花开处,香浮七里村。
试从负外觅,端是有山樊。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山樊》

山樊不见花开处,
香气飘浮七里村。
试着负外寻觅,
却发现真正的山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描绘了他自湘赴广途中的感受和景象。尽管没有提及具体的细节,但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推测出其诗意和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山樊不见花开处"意味着在旅途中,诗人并没有看到花朵盛开的景象,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旅途并不经过花园或花田。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感觉,也暗示了人生中错过的美好事物。

接下来的一句"香气飘浮七里村"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感觉,诗人能够嗅到香气,这种香气从七里村飘荡而来。这种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官体验,尽管他没有亲眼目睹美景,但却能通过感觉来感受到它们,这种感受使他感到温暖和安慰。

最后的两句"试着负外寻觅,却发现真正的山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探索和发现。"负外寻觅"意味着他试图背负期望,去探寻他所期待的山樊。然而,诗人发现真正的山樊,并不是在外面追寻,而是在内心深处获得的。这句诗意味着诗人逐渐领悟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不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源自内心的体验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悟。它提示我们要学会从内心寻找真正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物质和环境。同时,诗中描绘的山樊和花开的意象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喻,代表着人生中的美好和追求,而诗人在这个过程中的领悟则是引导我们思考和反思的重要元素。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南讹初应历,五日未生阴。灵药收农录,薰风拂舜琴。

  • 《杜蒉扬觯》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

  • 《用石塘二林韵》

    夜绩旁边映隙光,忆曾参扣遍诸方。扫眉众女偏谣诼,开口群儿亦谤伤。后有知音分雅郑,今谁协律谱宫商。戏衫欲脱夫人付,诸子披襟直下当。

  •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 《酒醒》

    睡觉花阴芳草软,不知明月出墙东。杯盘狼藉人何处,聚散空惊似梦中。

  •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问梅阁》

    问春何处来,春来在何许?月堕花不言,幽禽自相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