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诗词中文译文:
从湘江源头到湖南潭州衡山县
浮湘河水迅猛,停船浦口凝远望。
渐渐看到江势广阔,行路感叹水流漫长。
赤色岸边云霞交错,绿竹蔓延溪涧之畔。
往来群山不断转换,相接的景色美丽而宁静。
沿途隔着密密的林丛,夜晚里回荡着猿猴的叫声。
平静的水面上覆盖着阳光,飞翔的雁群在沙地上成群结队。
我心中不断盼望着接待人才,渴望着返航的速度。
在途中忽然想起船只会逆水而行,感到迟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感谢沿途衡阳美景的陪伴,借此减轻了忧愁和烦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风景和心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宋之问对家乡湖南华夏大地的深厚情感。他从湘江出发,一路领略着湖南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对湖南美丽山川和优美环境的赞美之情。诗中以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情绪变化,通过描写湘江的奔流、江水的漫长、岸边的云霞和竹林的蔓延等,展现了诗人对湖南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还抒发了归程的忧愁和期待。他希望衡阳美景能够安抚他的烦忧和焦虑,为他带来宁静和欢乐。整首诗言简意赅,以景写情,情感真挚而传神。通过景物描写和感叹之情,展现了诗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每到三更素商泻。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谁复怜卿者?酒醒后、槌床悲诧。使气筵前舞甘蔗。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世已无孔子,获麟意谁知。我尝为之说,闻者未免非。而子独曰然,有如埙应篪。惟麟不为瑞,其意乃可推。春秋二百年,文约义甚夷。一从圣人没,学者自为师。峥嵘众家说,平地生险◇。相沿益迂怪,各斗出新奇。尔来千余岁,举世不知迷。焯哉圣人经,照耀万世疑。自从蒙众说,日月
年年时节近中秋,佳水佳山熳烂游。此际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
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园林悭十亩,天赐老生涯。雪境吟终夜,春时醉一家。篱疏簪菊种,石古络藤花。莫有同盟者,多煎谷雨茶。
驾言寻凤侣,乘欢俯雁池。班荆逢旧识,斟桂喜深知。紫兰方出径,黄莺未啭枝。别有陶春日,青天云雾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