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澒洞尘沙迹寄浮,霜茅风棘断堽头。
几家白酒山城暮,一穗青烽野戌秋。
战马向年荒此垒,羁鸿今夜宿何洲。
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诗词:《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景象,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中所描绘的富池,原本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经历了战乱之后,变得荒芜而凄凉。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展现了对战争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诗中的“澒洞尘沙迹寄浮”一句,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无助感。而“霜茅风棘断堽头”一句,则通过描写荒芜的景象,强调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破坏。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和平的向往。他描述了山城在傍晚时的景象,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美好已经被战争所破坏,他通过“一穗青烽野戌秋”一句,将战争的烽火与秋日的寂静相对照,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痛心。

最后两句“扁舟直下寒江口,不见甘王卷雪楼”,以诗人的身份,表达了他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国家的期望。甘王卷雪楼是一个象征着安宁和繁荣的地方,诗人希望能够找到这样一个避战乱、安居乐业的地方。这种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乱世的忧虑,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情感的投射,更加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心。它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思考和情感的震撼。

  • 《偈颂九十三首》

    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vK兰荣。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 《令节即事简晞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 《得月亭》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