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蟋蟀鸣,独向空庭步。
金井双梧桐,花上有清露。
《子夜四时歌》是明代诗人王伯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月寒蟋蟀鸣,
独向空庭步。
金井双梧桐,
花上有清露。
诗词描绘了四季的变迁和夜晚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词中的景物和意象生动地展示了寒冷的月夜、鸣叫的蟋蟀、空旷的庭院、闪耀的露水等,以及与之相伴的季节特征和自然气息。
赏析:
1. 诗词以月寒蟋蟀鸣为开头,描绘了秋季夜晚的寒冷和动物的声音。这一描写通过寒冷的月光和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了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
2. 接着,诗词中出现了独自走进空庭的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孤寂和寂静的感觉。这里的空庭可以理解为一个寂静无人的庭院,与前一句的月寒蟋蟀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诗词中的金井和双梧桐是夜晚的景物,金井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水井,双梧桐则是指两棵梧桐树。这里的描写突出了庭院中的独特景观,增添了诗词的画面感。
4. 最后一句“花上有清露”描绘了花朵上闪烁的露水,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清新和生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冷寂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四季和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和自然气息的感悟。诗词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传递出了一种淡雅、凄凉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达生知有道,养性更傅芳。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欲向银河去,唐家有画船。更无风浪险,竟到斗牛边。笑傲琼楼上,歌吟玉宇前。乘槎今有便,不必羡张骞。
方道逍遥一品身,尽收和气付凝神。小车殿里抛丞相,南极星边伴老人。双鹤对眠云帐月,五芝催耨雨岩春。支离旧客公知否,私计东山作近邻。
飘零短翅叹谁同,犹记当年系足红。人事合离梦槐国,岁时来去旅新丰。新楼绿幕无巢地,故国乌衣隔海风。说尽兴亡人不识,春风双泪白须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