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恳切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 cè哀痛;悲伤凄~、~隐之心。 【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的心意。
恻 ce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 恻 (1) 惻 cè (2)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3) 同本义 [dolorous]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4)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5) 恳切 [earnest;sincere] (6)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隐 cèyǐn [compassion;pity]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恻 (惻) cè ㄘㄜ╝ 悲痛~隐。~怛(忧伤)。~~(悲痛的样子)。凄~。~然。 郑码ulkd,u607b,gbke2fc 笔画数9,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3422
谤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苪bng 1.彰明,显着。 2.草名。
罚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同本义 羛,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
謽jiàng 1.言语倔强。
鼰jú字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