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作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它 〈代〉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表示第三人称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又如 它(牠)tā ⒈他,专指事物或牲口晒的衣服~已干了。~是牛奶。 ⒉ 它tuō 1.别的;另外的◇多写作"他"。 2.第三人称代词。多见于早期白话。 3.用于泛指。 4.代词。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5.虚指代词。 6.姓。战国有它嚣。见《荀 子.非十二子》。 它tuó 1.见"它它藉藉"。 2.同"驼"。
它 ta 部首 宀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 它 it; 它 tā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作蛇” [snake]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它 tā 〈代〉 (1)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it]。如煤炭,很多工业离不开它;香山观,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口语中与他、她”无分别。如它比(引他类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称 [he;she]。如生它个儿子(生他一个儿子) (3)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other]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4) 又如它罪(别的罪名);它肠(它心,二心);它人(别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虚指。如干它一场;吃它一顿 (6) 姓 它们 tāmen [they] 对多于两个事物的称呼 这些动物真可爱,它们像是通人性似的 它山之石 tāshānzhīshí [the stones of other hills]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引伸为外国的贤臣可任用治理国家,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规劝自己改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 tā ㄊㄚˉ 代词,称人以外的事物~们。其~。 郑码wdrr,u5b83,gbkcbfc 笔画数5,部首宀,笔顺编号44535
軉yù 1.父母对小孩的爱称。 2.谓小孩自呼。参见"軉軉"。
憏--侘憏”同侘傺” 憏chì 1.见"?憏"。
凸〈形〉 高出 凸凹(高低不平);凸杯(满杯);凸岸;凸镜;凸透镜 凸〈动〉 使突出于周围表面或范围之外 伸出;突出 凸t周围低,中间高。跟"凹"相对~形。这是~透镜。
愣〈形〉 (楞的异体字)(形声。本义呆,失神;傻气) 同本义 鲁莽;冒失 愣 〈副〉 说话做事不考虑对不对地 愣 〈动〉 塞 只见他卟的一声,吹着了火纸,就把那烟袋往嘴里给愣入。--《儿女英雄传》 愣lèng ⒈发呆,失神发~。把他吓~了。 ⒉卤莽他太~。~头~脑。〈引〉蛮,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
萘〈名〉 一种结晶状芳香烃 机合成的原料及用作熏蒸剂(如卫生球中) 萘nài有机化合物。从煤焦油中提得的稠环芳香烃。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它是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