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动〉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同本义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忧伤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 惕tì担心,小心谨慎提高警~。
惕 ti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惕 watchful; 惕 tì 〈动〉 (1) (形声。从心,易声。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2) 同本义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惕,惧也。--《玉篇》 惕,敬也。--《说文》 夕惕若厉。--《易·乾》。郑注惧也。” 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国语·楚语》。注惧也。” 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行人皆怵惕。--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愧惕惭惧。--唐·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惕息(忧心戒惧,不敢喘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惕惕(忧心戒惧;忧劳);惕 虑(戒慎谋虑);惕心(心有所惧) (4) 忧伤 [distress;sad] 血去惕出。--《易·小畜》。虞注忧也。” 抱拙终身,以死谁惕。--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惕然(忧虑的样子);惕想(忧思) 惕 tì 〈名〉 姓 惕厉,惕励 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惕惕 tìtì [be full of trouble;fear] 忧劳;恐惧 心焉惕惕 惕 tì ㄊㄧ╝ (1)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 疾速一日~,一日留”。 郑码ukro,u60d5,gbkcce8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25113533
穮 耘田锄草 穮,耕禾间也。从禾,麃声。--《説文》 譬如农夫,是穮是穮。--《左传.昭公元年》 穮bio 1.耘田除草。
端 (形声。从立,聑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靋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谈,语也。--《说文》。字亦作谭。 不敢戏谈。--《诗小雅节南山》 三日不谈。--《庄子天运》 宏为人谈笑多闻。--《汉书公孙宏传》 坐谈问之。--《战国策齐策》 不假仆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谈笑而死。--明张溥《五人
钵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 吾一瓶一钵足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 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钵 b ①陶制用具(形状象盆而较
坻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坻,小渚也。--《说文》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尔雅》 得坻则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宛在水中坻。--《诗秦风蒹葭》 坻崿 di 坻 山坡 坻,坂也。--《埤苍》 又如坻颓(山崩;山崩之声) --地名用字∮北省有宝坻县 坻 chí
沗png 1.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