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 (形声。从宀,夗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 宛wǎn ⒈曲折~转( ①辗转。 ②同"婉转")。 ⒉仿佛,好像,很像~如。音容~在。~然如画。 宛yuān 1.古时楚国地名。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战国时为楚著名铁产地。秦以后每为南阳郡治所。 2.用同"寃"。参见"宛恼"。 3.见"宛雏"。 宛yùn 1.积聚。参见"宛财"﹑"宛暍"﹑"宛藏"。 宛yuè 1.黄黑色。参见"宛黄"。
宛 wan 部首 宀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宛 as if; winding; 宛 wǎn (1)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bend]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3)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4) 晃荡;摇动 [sway]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5) 释散 [dispersing]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 wǎn (1) 委婉;婉转 [mild and roundabout]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2)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3) 温柔 [gentle and soft]。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4) 凹入;低洼 [hollow]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5) 隆起 [swelling]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6) 顺利;顺遂 [smoothly]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7) 小 [small]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宛 wǎn (1) 似乎,好像;仿佛 [as if] 宛然可遇。--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3)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clearly]。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宛然 wǎnrán (1) [as if;as though]∶真像;非常像 (2) [clear;distinct;vivid]∶真切,清楚 封识宛然。--《汉书·李广苏建传》 宛然旧日情景,又在眼前 宛然在目 wǎnrán-zàimù [as if in front of eyes] 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 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宛如 wǎnrú (1) [as if;just like ;as though]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be obedient]∶委曲顺从的样子 宛若 wǎnruò [as if] 宛如;仿佛 那棵榕树枝叶繁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宛似 wǎnsì [as if] 宛如 从远处眺望,古老的长城宛似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 宛延 wǎnyán [winding;meander] 蜿蜒 大青山宛延起伏 宛转 wǎnzhuǎn (1) [mediate;help to effect a compromise]∶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 [pass through many hands and places]∶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mild and indirect;tactful]∶婉转 宛1 wǎn ㄨㄢˇ (1) 曲折委~。~妙(声音婉转动听)。~转(zhuǎn)(a.辗转;b.同婉转”)。 (2) 仿佛~然。~如。~若(仿佛,好像)。 (3) 姓。 郑码wdry,u5b9b,gbkcdf0 笔画数8,部首宀,笔顺编号44535455 as if;winding; 宛2 yuān ㄩㄢˉ 〔大~〕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郑码wdry,u5b9b,gbkcdf0 笔画数8,部首宀,笔顺编号44535455
鲍 盐腌的鱼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 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卖盐渍鱼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鲍鱼,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姓 鲍老 鲍 bào ①见
埇yng 1.地名用字。安徽省有埇桥,广东省有埇头墟。
揆〈动〉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
鈌jué 1.马饰。 2.刺。参见"鈌云剑"。 3.用同"缺"。
齞s 1.鼠名。似鼬。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