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檄 xi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7 檄 a call to arms; 檄 xí (1) (形声。本义檄文) (2) 同本义 [a call to arms in ancient times]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4) 泛指信函 [letter]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xí (1)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announce]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檄文 xíwén [an official public declaration,addressed to junior officers and people,usu. on starting a compaign;call (summons) to war]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檄 xí ㄒㄧˊ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而千里定者也”。~文。羽~。~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郑码fnsm,u6a84,gbkcfad 笔画数17,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莁wú 1.见"莁荑"。
帻 (形声。从巾,责声。本义头巾) 同本义(包裹着头,中间露出头发,帻前高后低,然后加冠) 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蔡邕《独断》 文武官皆免冠著帻。--《晋书舆服志》 又如丧帻;帻梁(古代包头的头巾) 犹冠。类似帽子的东西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宋梅尧臣《鸡
犟 脾气固执的 犟劲 犟jiàng 1.固执。 2.结实丰满。
箢箕 箢wn 1.竹器名。参见"箢子"。
汖chí 1.义未详。
掸 拂去 筛 无皮的罗儿掸三遍。--《中国民谣资料孟姜女》 掸 shan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古国名 掸,西南夷国名。--《集韵》 掸 dn用掸子之类的东西轻轻拂扫或拍打,以去掉器物上的灰尘等~桌子、~衣服。又见shàn。 【掸子】用鸡毛或布条等绑成的除去灰尘的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