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 (形声。从手,隽声。本义提着)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拿着,持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又如携盘;携帚 牵挽;挽扶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带,随身一道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 携(攜、擕)xié ⒈提,拿,带~物。~款。~带。~家眷。 ⒉拉,牵引~手(〈喻〉合作)。扶老~幼。 ⒊
携 xie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3 携 carry; take along; take sb. by hand; 携 (1) 攜、擕 xié (2) (形声。从手,隽(jùn)声。本义提着) (3)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carry in hand]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4)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5) 拿着,持 [hold]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孔尚任《桃花扇》 (6) 又如携盘;携帚 (7) 牵挽;挽扶 [lead]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林觉民《与妻书》 (8)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9) 带,随身一道 [bring along]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0)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11) 通愶”。离;背离;离散 [discord]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12)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携带 xiédài (1) [carry;bring;take along] (2) 随身带着 携带行李 (3) 经受或容许以特定方式带 易于携带的负载 (4) [pack]∶作为部分经常装备佩带 (5) [wear]∶手里拿着 携带一根手杖 携家带口 xiéjiā-dàikǒu [take one's family along] 携带家眷;也指受家眷的拖累。也说携家带眷”、拉家带口” 携手 xiéshǒu [hand in hand] 手拉手 携手并肩 携 xié ㄒㄧㄝˊ (1) 带~手。~带。扶老~幼。 (2) 离,叛离~离。~贰。 郑码dnym,u643a,gbkd0af 笔画数13,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241112153
軉yù 1.父母对小孩的爱称。 2.谓小孩自呼。参见"軉軉"。
憏--侘憏”同侘傺” 憏chì 1.见"?憏"。
凸〈形〉 高出 凸凹(高低不平);凸杯(满杯);凸岸;凸镜;凸透镜 凸〈动〉 使突出于周围表面或范围之外 伸出;突出 凸t周围低,中间高。跟"凹"相对~形。这是~透镜。
愣〈形〉 (楞的异体字)(形声。本义呆,失神;傻气) 同本义 鲁莽;冒失 愣 〈副〉 说话做事不考虑对不对地 愣 〈动〉 塞 只见他卟的一声,吹着了火纸,就把那烟袋往嘴里给愣入。--《儿女英雄传》 愣lèng ⒈发呆,失神发~。把他吓~了。 ⒉卤莽他太~。~头~脑。〈引〉蛮,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
萘〈名〉 一种结晶状芳香烃 机合成的原料及用作熏蒸剂(如卫生球中) 萘nài有机化合物。从煤焦油中提得的稠环芳香烃。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它是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