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怜悯 恤(卹、? ⒈怜悯,同情怜~。体~。 ⒉救济,周济抚~。有无相~,患难相救。 ⒊担忧,忧虑~国事。 恤sū 1.见"恤勿"。
恤 xu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 恤 compensate; pity; sympathize; 恤 (1) 卹、賉 xù (2)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3) 同本义 [worry]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4)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5) 体恤 [favor]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7) 怜悯 [pity;sympathize]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沈佺期《移禁司刑》 (8) 又如恤矜(怜悯) (9) 周济 [help out]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麦铁杖等,杀监军刘士龙,囚于仲文。--《隋唐演义》 (10)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1) 安置 [install]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2) 顾及;顾念 [take into account] 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战国策》 (13)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4) 抚养 [nurse]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5)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恤 xù (1) 葬仪 [obsequies]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恤 xù ㄒㄩ╝ (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 (2) 救济~金。抚~。 (3) 忧虑~~(忧虑的样子)。 郑码umlk,u6064,gbkd0f4 笔画数9,部首忄,笔顺编号442325221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