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 (形声。从冫(古冰”字),台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 同本义 冶,销也。--《说文》 冶,销铄也。--《三苍》 良冶之子。--《礼记·学记》 冶铸煮盐。--《史记·平淮书》 又如冶铸(冶炼铜铁,铸造器物);冶锻(冶炼);冶人(犹冶工);冶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陶冶 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冶 熔炼金属或铸造器物的场所 冶yě ①熔炼(金属) ②姓 ③形容女子装饰艳丽 【冶金】冶炼金属 【冶炼】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 【冶容】 ①打扮得很妖媚。 ②妖媚的容貌。 【冶艳】妖艳 【冶游】原指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后来专指嫖妓。 冶yě ①冶炼金属。 ②引申为溶化。 ③指熔炉。 ④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 ⑤指冶炼金属的作坊或矿场。 ⑥艳丽;妖媚。 ⑥过分修饰。参见"冶容"。 ⑦通"野"。 ⑧姓。春秋卫有冶厪。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冶 ye 部首 冫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7 冶 smelt metal; 冶 yě (1) (形声。从冫(古冰”字),台(yí)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 (2) 同本义 [smelt(metal)] 冶,销也。--《说文》 冶,销铄也。--《三苍》 良冶之子。--《礼记·学记》 冶铸煮盐。--《史记·平淮书》 (3) 又如冶铸(冶炼铜铁,铸造器物);冶锻(冶炼);冶人(犹冶工);冶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冶士(古代从事冶炼铸造的刑徒) (4) 陶冶 [cultivate;mould] 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冶 yě (1) 熔炼金属或铸造器物的场所 [smeltery]。如冶监(掌管冶铸的官吏);冶家(以冶铸金属器物为生的人家) (2) 通野”。田野,郊原 [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 冶游步春露。--古乐府《子夜四时歌》 是以时人谓之冶葛。--《北史·诸葛颖传》 不知身属冶游郎。--李商隐《无题》 (3) 姓 冶 yě (1) 艳丽 [gorgeous] 美丽姚冶。--《荀子·非相》 纨袖渐冶,王颜掩姱。--谢惠连《雪赋》 (2) 又如冶阳天(艳阳天);冶逸(容貌艳丽,神采飞扬);冶服(华丽的服装);冶丽(美丽异常;指美丽的女子);冶色(容颜美好) (3) 容态妖媚 [seductively charming] 冶容诲淫。--《易·系辞上》 (4) 又如冶由(妩媚的笑态);冶步(步态妖冶妩媚) (5) 通野” [wild]。如冶葛(野葛,毒草名。有时用以比喻狠毒之人) 冶金 yějīn [metallurgy] 冶炼金属 冶炼 yěliàn [smelt metal]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 冶容 yěróng [be seductively dressed or made up] 打扮得很妖媚 冶容诲淫。--《易·系辞》 冶容 yěróng [seductive looks] 艳丽的容貌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古乐府《子夜歌》 冶艳 yěyàn (1) [pretty and coquettish] 谓艳丽异常 冶艳出神仙,歌声胜管弦。--郑还古《赠柳氏妓》 (2) 也作艳冶” 轻裘俊,靓妆艳冶 冶游 yěyóu [frequent brothels] 野游;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来专指嫖妓 万不料其背盟弃信,负义辜恩,更甚于冶游子弟。--《海上花列传》 冶铸 yězhù [smelt metal and cast utensils] 金属的冶炼铸造 冶 yě ㄧㄝˇ (1) 熔炼金属~炼。~铸。~金。 (2) 好过分的装饰打扮(含贬义)~容(a.打扮得很妖艳;b.妖艳的容貌)。妖~。 (3) 古同野”~游(原指春天或节日里男女出外游玩,后专指狎妓)。 (4) 姓。 郑码tdzj,u51b6,gbkd2b1 笔画数7,部首冫,笔顺编号4154251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