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彜,笔画:18,拼音:yí,部首:彑

    简解

    彝 (形声。从糸,彑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同本义 官司彝器。--《左传》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常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彝 常 彝(彜)yí ⒈〈古〉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器。鼎~。 ⒉常,常道,法度~训。~章。 ⒊

    详解

    彝 yi 部首 彑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8 彝 (1) 彜 yí (2) (形声。从糸(mì),攻(gǒng)持米,彑(jì)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3) 同本义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传》 (4) 又如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5) 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 (6) 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 彝 yí (1) 常 [ordinary]。如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 不变的,固定的 [permanent]。如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 经常 [day-go-day]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书·洪范》 (4) 又如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彝剧 yíjù 彝族 yízú [yi nationality]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 彝 yí ㄧˊ (1)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器。~鼎。~尊。 (2) 常理,法理~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伦。~常。~章。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川省~族。~人。 郑码zmze,u5f5d,gbkd2cd 笔画数18,部首彑,笔顺编号551431234554234132

  • 踥jiá 1.牵绊。 2.窒碍。 3.退却。 4.蹄趾。

  • 煽 (形声。从火,扇声。本义火炽盛) 同本义 傓,炽盛也。从人,扇声。--《说文》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按,傓、煽皆后出字,皆因诗辞而制也。鲁诗阎妻扇方处,是本字。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又如煽炽(炽盛);煽虐(肆虐)。引申为气势炽盛

  • 秈jì 1.传说中的人名。尧臣,周之始祖。

  • 孅xin 1.细,小。

  •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

  • 慲mán 1.忘记;糊涂不省事。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