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繁体字:淤,笔画:11,拼音:yū,部首:氵

    简解

    淤〈名〉 (形声。从水,於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同本义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宋·苏轼《河复》 淤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阳武县民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S秩纟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滞塞,不流通 淤yū ⒈滯塞,不流通~塞。水沟~了。 ⒉沉积的泥沙~泥∮~。 ⒊通"瘀"。积血~血。

    详解

    淤 yu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淤 silt; 淤 yū 〈名〉 (1) (形声。从水,於(yú)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2) 同本义 [silt]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3)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4)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sludge]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宋·苏轼《河复》 淤 yū (1)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become silted up] 阳武县民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2) S秩纟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滞塞,不流通 [silt up] 淤,淀滓浊泥也。--《说文》。字亦作阏”。 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汉书·沟洫志》。注阏,读与淤同…填阏,谓壅泥也。”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积不流); 淤阏(堵塞。水流不通) 淤灌 yūguàn [warping] 放淤蓄积挟带泥沙的水以淤高低洼地区 淤积 yūjī [accumulation of mud;sedimentation] 淤泥沉积;淤塞堆积 淤泥 yūní (1) [mud;silt]∶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2) [ooze;slurry]∶参见软泥” 淤塞 yūsè [silt up] 沉积的泥沙使水流不畅 淤血 yūxuè [extravasated blood] 凝滞的血液 淤滞 yūzhì (1) [silt up;be retarded by silt]∶泥沙淤塞河道,水流不畅 淤滞的河流 (2) [stasis]∶身体上某处血液凝滞 淤 yū ㄩˉ (1) 水道被泥沙阻塞~塞。~积。~滞。~埋。 (2) 河沟中沉积的泥沙~泥。~溉。 (3) 同瘀”。 郑码vsot,u6de4,gbkd3d9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533444

  • 踥jiá 1.牵绊。 2.窒碍。 3.退却。 4.蹄趾。

  • 煽 (形声。从火,扇声。本义火炽盛) 同本义 傓,炽盛也。从人,扇声。--《说文》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按,傓、煽皆后出字,皆因诗辞而制也。鲁诗阎妻扇方处,是本字。 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又如煽炽(炽盛);煽虐(肆虐)。引申为气势炽盛

  • 秈jì 1.传说中的人名。尧臣,周之始祖。

  • 孅xin 1.细,小。

  •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 漕转山东粟。--《史记平准书》 转漕给军。--《史记萧相国世家》 穿漕渠通渭。--《汉书武帝纪》 岁漕关东谷。--《汉书食货志》 关东漕粟。--《史

  • 慲mán 1.忘记;糊涂不省事。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9 51
大家正在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