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同本义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毛织品。通毡”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旃 之、焉二 旃zhān ⒈〈古〉赤色的曲柄旗。泛指旌旗立曲~。收~。 ⒉文言助词。"之焉"的合音勉~。慎~(谨慎些吧)。 ⒊通"毡"。
旃 zhan 部首 方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旃 zhān (1)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 同本义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3)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4)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5) 毛织品。通毡” [felt]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6)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旃 zhān (1)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旃裘 zhānqiú [fur coat] 即毡裘”。毛制的衣服 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 旃檀 zhāntán [sandal(wood)] 古书上指檀香 旃 zhān ㄓㄢˉ (1)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 (2) 同毡”。 (3)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郑码syqs,u65c3,gbkecb9 笔画数10,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3541
侮 (形声。从人,每声。本义轻慢,不敬重) 同本义 不侵侮。--《礼记曲礼》 又如侮易(轻慢。);侮慢(轻侮傲慢,不敬重他人);侮忽(轻视,轻慢);侮法(藐视和歪曲法令);侮笑(轻慢嘲笑);侮傲(傲视和轻慢他人,没有礼貌);侮诮(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侮剧(轻慢戏弄);侮薄(轻视;鄙薄) 欺负
帯dài 1.《宋元以来俗字谱》"带",《太平乐府》﹑《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岭南逸事》作"帯"。按,亦为"带"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涽hn 1.昏乱。
嵿dng 1.山名。 2.山顶。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
袘yì 1.裳裙下端的边缘。《仪礼.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郑玄注"袘,谓缘。"贾公彦疏"云'袘谓缘'者,谓纯缘于裳,故字从衣。"《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扬衪戌削。"王先谦补注"'衪'《史记》﹑《文选》并作'袘'。"一说为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