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 (形声。从口,豿声。本义鸟用嘴取食) 同本义 啄,鸟食也。--《说文》 啄啮也。--《广雅》 谁家燕子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檐牙高啄。--唐·杜牧《阿房宫赋》 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又 幸啄不中。 又如啄抱(禽鸟幼雏破壳而出);啄啄(禽鸟取食的样子);啄饮(啄食饮水);啄噪(啄食鸣叫);啄木 用嘴理 敲击 归来残月窥窗角,星初落,几回欲把朱扉啄,人知觉。--潘必正《杨柳枝》 咬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楚辞·宋玉·招魂》 啄zhuó ⒈鸟类用嘴扣击并夹取东西鸡~食。~木鸟~虫。 ⒉ 啄zhòu 1.鸟嘴。
啄 zhuo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啄 peck; 啄 zhuó (1) (形声。从口,豿(chù)声。本义鸟用嘴取食) (2) 同本义 [peck] 啄,鸟食也。--《说文》 啄啮也。--《广雅》 谁家燕子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檐牙高啄。--唐·杜牧《阿房宫赋》 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幸啄不中。 (4) 又如啄抱(禽鸟幼雏破壳而出);啄啄(禽鸟取食的样子);啄饮(啄食饮水);啄噪(啄食鸣叫);啄木 (5) 用嘴理 [preen]。如啄毛 (6) 敲击 [knock] 归来残月窥窗角,星初落,几回欲把朱扉啄,人知觉。--潘必正《杨柳枝》 (7) 咬 [bite]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楚辞·宋玉·招魂》 啄木鸟 zhuómùniǎo [woodpecker] 啄木鸟科(picidae),具有对趾足,坚挺多刺,适于攀登或支撑在树干上;喙特别坚硬,适于在树皮或树干上钻孔;一般具有斑驳的颜色 啄食 zhuóshí [pick] [指鸟] 用嘴取食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啄 zhuó ㄓㄨㄛˊ 鸟类用嘴叩击并夹住东西~食。~木鸟。鸡~米。 郑码jgs,u5544,gbkd7c4 笔画数11,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3533434
蝼 (形声。从虫,娄声。蝼蛄。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同本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悲鸣。--《古诗十九首》 又如蝼蚓(蝼蛄与蚯蚓);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志);蝼蚁之诚(自谦微诚之辞) 谓肉有臭味如蝼蛄 蝼 谓被蚁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蝼蛄 称蝲蝲蛄”,有 蝼
郸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郸dn[郸城]县名,在河南省。 郸du 1.汉侯国名。
鲴 黄鲴 鲴gù 1.鱼肚肠。 2.鱼名。也称黄鲴。体长约一尺,侧扁,银白带黄色。以藻类等为食。生活于江河湖泊。 3.鲴鱼。鱼纲鲤科。体形侧扁,口小无须,银白带黄色,属小型 淡水鱼。
晛xiàn 1.日气。 2.明亮。
嗨〈叹〉 表示惋惜,感慨或责怪 嗨,你怎么这等误事!快快给我拿来!--《儿女英雄传》 用于引起注意或鼓动,表示疑问、惊奇或狂喜,或用于歌曲的叠句中,无明确意义 表示欢呼或喝采的喊叫声 用来表示欢快或得意;或表示疑问或引起注意 嗨〈象〉 象声词 拦头着鞭打,不登登怒发。你休将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